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点击 进入企业管理  |   申请VIP  |   退出登录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TPI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用户频道:    应用案例 |  汽车 |  模具 |  船舶 |  电工电力 |  工程机械 |  航空航天 |  仪器仪表 |  通用机械 |  轨道交通 |  发动机加工 |  齿轮加工 |  汽轮机加工
您现在的位置:数控机床市场网>资讯中心>行业资讯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张琳:德企在华发展进入“合资合作2.0时代”
2025-7-4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日前,在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期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在接受中国工业报专访时表示,70%的在华德企计划加大投资,其中78%聚焦研发领域,标志德企在华发展进入以技术本土化为核心的“合资合作2.0时代”。疫情前约三分之二在华德企布局长三角。随着市场体量增长与中方企业崛起,德企布局更趋平衡,本土合作持续深化。“部分德系零部件企业来自中国客户的利润和营收占比已达60%。”张琳指出。

     研发本土化迈向深水区

     2018年后,大众、宝马、奔驰在上海、合肥(大众安徽)、南京新建研发中心,重点攻坚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大众汽车(安徽)目标建成“超越狼堡的研发能力”。德企正从采购成熟技术转向与本土初创企业联合研发,如大众与地平线在自动驾驶、宝马与诚迈科技在软件算法领域的合作。未来德企研发将更多对接中国初创公司。

     如今,德企正从链式结构转向开放协作的“网状生态”,通过资本合作深化与宁德时代、汇川动力等本土企业绑定。舍弗勒提出“打造中国民营企业式灵活度”,以适应中国市场迭代速度。张琳强调,供应链本土化与欧盟“降风险”诉求本质协同,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中企出海须过“三重关”

     结合德企在华40年经验,张琳提出关键建议:敬畏严苛市场。欧洲实行全生命周期监管,一次质量事故,如某中企电动车“车窗故障”引发的公关危机或致品牌长期退出市场;规避“内卷外溢”。应通过市场机制筛选企业,避免低质产品损害“中国制造”形象;筑牢本地根基。长安、理想等企业在德设研发中心面临显著合规挑战,需深度适配本地法规、文化及服务体系等“三重关”;探索共赢模式。他肯定了零跑与斯特兰蒂斯技术合作、中资与德企在芯片、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协作价值。

     呼吁中欧破解关税困局

     针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张琳证实:“中国和欧盟之间关于进口电动汽车反补贴关税案价格承诺磋商谈判的技术部分已基本完成,接下来的谈判更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erbandderAutomobilindustrie,简称VDA)一直公开反对加征关税,也呼吁借2025年中欧建交50周年契机达成平衡方案,以开放竞争提升产业韧性。600多家VDA会员企业中,半数已在华布局,其余企业希望通过贸易或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德国家族企业对并购存在文化差异担忧,如加班强度、决策模式等。但随着蔚来、吉利等企业在欧洲成功实践本地化,合作信心正逐步提升。张琳同时提醒:“在德设厂需应对高能源与人力成本,应充分评估运营可行性。”

     张琳提出:避免零和心理,坚持长期主义;充分拥抱技术合作,借鉴零跑与斯特兰蒂斯等模式;探索特定技术领域灵活协作。他强调:“无论德企在华发展还是中企出海,都需坚持长期主义、深化本地实践、扩大开放合作。”

    作者:祁晓玲  编辑:龚忻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关信息
  • target=_blank>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链联盟吹响“集结号”
  • target=_blank>中联重科与中铁二十五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target=_blank>济南能源集团长清电厂1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
  • target=_blank>太重集团新能源叉车获印尼海外批量订单
  • target=_blank>北汽福田客车首进利比亚,非洲空白市场再突破
名企推荐
山特维克可乐满
哈斯自动数控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哈挺机床(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阿奇夏米尔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