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机床工具企业提供深度市场分析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   申请VIP  |  

English  |   German  |   Japanese  |   添加收藏  |  
司宾太克
功能部件

车床 铣床 钻床 数控系统 加工中心 锻压机床 刨插拉床 螺纹加工机床 齿轮加工机床
磨床 镗床 刀具 功能部件 配件附件 检验测量 机床电器 特种加工 机器人

功能部件

电工电力 工程机械 航空航天 汽车 模具
仪器仪表 通用机械 轨道交通 船舶

搜索
热门关键字:

数控机床

 | 数控车床 | 数控系统 | 滚齿机 | 数控铣床 | 铣刀 | 主轴 | 立式加工中心 | 机器人
您现在的位置:功能部件网> 行业资讯> 回溯2018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喜与悲
回溯2018年,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喜与悲
2018-12-3  来源:-  作者:-

 
 
  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以及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加速发展,不少细分领域都孕育着新机遇。其中,工业机器人就是相对热门的一大领域。
 
  
 
  在2018年这一年,工业机器人的圈子热闹不减。协作机器人 先驱Rethink Robotics倒闭、机器人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中美贸易战是否影响机器人企业等话题,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不论是从销量还是市场规模来看,工业机器人可谓是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根据IFR的数据统计,国内机器人销量从2015年的6.8万台,猛增至2017年的13.8万台,并且预计在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超过20万台。《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过去6年我国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率接近30%。2018年国内机器人 市场规模预计达87.4亿美元,约占全球1/3。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背后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高增长主要源于人口红利消失、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资本等几方面。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年轻人择业观的转变,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75%下滑到2017年的71%。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分岗位年平均工资情况报告》,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为58049元,对比东南亚地区,已经丧失了人力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定制化已经深入制造领域的方方面面,而新一代的工业机器人恰好能够为实现柔性自动化铺平道路。因此,在人力成本上升的同时,工业机器人的价格却逐步下调,机器换人的需求自然增长迅速。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国家大力支持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先后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强基工程”等政策。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
 
  从市场来看,2017年,国内外机器人厂商和核心零部件厂商都出现了延长供货期的情况,整个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状态,国内外机器人企业都在积极扩充产能。外资机器人企业在中国增资扩产的同时,国内机器人企业的扩产步伐更大。比如,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近年来在沈阳、上海、武汉、杭州、阜阳、等地设立了20多处产业基地或产业园。据2018年上半年年报披露,新松机器人前六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5.47%。
 
  从资本来看,17、18年工业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机器人共有166起融资事件。2018年截止11月初已经有153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最高可达数亿元人民币。
 
  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07-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2017年,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甚至达到了5608项。
 
  但这一连串华丽的数据背后,也有一些刺眼的“冷”数据。比如,我国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多的国家,但70%以上市场份额被外资机器人占据。在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却比上一年缩水5.9%。

  工业机器人产商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自研能力,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机器人有三大核心部件,分别是控制器、减速机和伺服电机。这三者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39%,28%,本体制造占比为22%。但国内关键零部件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国内产商大多进口国外的核心零部件。另一方面,因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短期也难以超越国外的产品。
 
  但不能简单认为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就能促进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认为,机器人真正的核心技术往往是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需要从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核心软件、核心器件、应用工艺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全面突破、协调发展。
 
  二、中高端市场大多被国外产品垄断
 
  据工信部初步统计,我国涉及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超过了800多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集中度很低。
 
  截至2018年6月,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从我国工业机器人专利技术构成来看,B25J(机械手)专利申请数量排名第一,为7074项,占比26.63%;B23K(钎焊或脱焊;局部加热切割等)专利申请数排名第二;其余技术占比均在5%以下。
 
  整个趋势是国产机器人占的比例涉及到中高端机器人的很小,中高端市场大多被国外产品垄断,国内很多公司只能充当一个装配的角色。
 
  三、软件系统研发能力弱
 
  梅卡曼德创始人邵天兰曾指出,工业机器人硬件已经基本成熟,国内更多的是追赶,关键是突破核心零部件和算法。
 
  事实上,很多机器人新兴技术与软件、算法相关。与国内相比,国外机器人厂商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上布局更为快速,研发成果可观并且已经广泛用于工业机器人上。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软件系统的研发上面相对较弱,很多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都难有重大的创新。在工业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的趋势下,软件系统的落后也将成为拉开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差距的重要因素。
 
  其实,中国在相关领域人才也很丰富,只是之前进入工业领域的较少。如果人才和资金到位,中国在软件相关领域赶超国外厂商机会还很大。
    投稿箱:
        如果您有机床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邮箱:skjcsc@vip.sina.com